出汗有这两种特点的人,轻则致病重则可能夺命!中医专家劝你警惕!
作者: 党政综合办公室 阅读次数: 75 发布时间: 2025-07-05
在炎热的夏天,汗腺如同人体自带的“智能空调”,承担着散热的核心功能。
出汗是身体的“健康晴雨表”,正常出汗是机体代谢平衡的体现,但异常出汗往往暗藏健康信号。不同类型的异常出汗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状态,调理方法也需“对症施策”。


出汗过多,如何调理?
pt电子游戏官方医院中医内科杨维佳副主任中医师表示,高温或运动后出汗,是身体散热的“刚需”,但若天气不热或静坐时仍汗流浃背,就属于出汗过多——中医称之为“自汗”,它的危害有:
营养元素流失:锌、铁等微量元素随汗排出,儿童易发育迟缓、注意力不集中,成人易体虚。
免疫力暴跌:频繁出汗会导致卫气不足,常见打喷嚏、鼻塞、流涕、腹泻等症状。
脾胃罢工:频繁出汗的人,消化功能会受到影响,表现为胃口不好、厌食、消瘦等。
伤及心脏:“汗为心之液”,夏季大量出汗易损伤体内津液,耗散心阴,导致心阳不足,可出现心悸、气短、乏力、头晕、怕冷等症状。

中医认为,自汗多与体质虚弱相关,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,但需避免高强度运动耗伤阳气,推荐太极、游泳、散步等舒缓运动,以身体舒适为度。

出汗过少,可能也需要调理
即使在炎热天气也不出汗,称为“无汗”,可能因寒邪束表、阳气虚衰、阴血不足或先天腠理致密所致,前者需及时调理,其危害包括:
中暑高危:体内积热无法散发,易引发高热、惊厥,尤其老人、儿童及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需警惕中风、心肌梗死等。
肾脏负担加重:无汗者因无法通过汗液蒸发散热,易引发高热或脱水。脱水会导致血液浓缩、肾脏供血不足,加重肾脏负担;肾病患者风险更高。
皮肤抵抗力下降:正常汗液中的乳酸和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,共同构成皮肤“酸性防护屏障”,抑制病菌繁殖。无汗者酸碱平衡被破坏,易诱发毛囊炎、湿疹、真菌感染等皮肤问题。

对于出汗过少的人,调理对策有:
1.风寒闭表者:晨起饮用姜枣茶(生姜3片+红枣5枚),温阳散寒,疏通毛孔。
2.阴血不足:避免贪凉,适当进食梨、藕、马蹄等滋阴生津食物,帮助改善无汗状态。
